tags: 藏象
pages: 057
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,观察到许多病理征象,人们就由病理反向推断生理。如在已知肺主呼吸的基础上,发现人的体表受寒会出现鼻塞、喷嚏、咳嗽等症状,从而推断出“肺主皮毛”“在窍为鼻”;古代医家们还从临床效验反证脏腑理论。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脏腑的某些功能,在医疗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,使藏象理论日趋丰富。如食用动物肝脏可治夜盲,多次重复的经验则萌生“以脏补脏”观念,同时佐证“肝在窍为目”理论;通过服用酸枣仁、柏子仁等养血安神药,可较好地治疗心悸、失眠等心神不宁的病证,从而佐证了“心主神明”等理论。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寻找到脏腑的内在规律,最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,进而升华为医学理论。而一些对临床欠缺指导意义的理论,则经过实践的检验,或被淘汰或予以修正。如依据五行相生规律,火生土本指心火温煦脾土。但自明代命门学说兴起后,临床发现命门之火(肾阳)对脾土温煦作用更为显著,于是,益火补土治法的内涵遂演变为温肾阳以暖脾土。由此可知,藏象学说是以长期大量的医学实践为基础,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、反复探索而建立的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系统理论。